拉薩的頤和園,西藏人造規模最大、風景最佳、古跡最多的園林
“羅布林卡”在藏語中意為“寶貝園林”,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(布達拉宮為冬宮),有人還把它稱作“拉薩的頤和園”。
羅布林卡始建于十八世紀40年代(達賴七世),是歷代達賴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,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園林。經過二百多年的擴建,全園占地36萬平方米,園內有植物100余種,不僅有拉薩地區常見花木,而且有取自喜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異草,還有從內地移植或從國外引進的名貴花卉,堪稱高原植物園。
每當夏日來臨,達賴喇嘛便從布達拉宮轉移到羅布林卡辦公。其建筑以格桑頗章、金色頗章、達登明久頗章為主體,有房374間,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**、風景**的、古跡最多的園林。
園林很有特色,既有藏文化的影子,又吸收了內地園林的傳統手法。羅布林卡內部有一座新宮,其建筑、壁畫和裝飾是西藏各大寺廟、宮殿、樓宇精華的集成??梢哉f,參觀了新宮,就猶如瀏覽了全藏建筑物。園內植物多達百種,其中不乏藏式繡球等名貴花卉。所以,羅布林卡也被稱為高原植物園。但藏區植物茂盛的時節較短,若非夏季,園內景色會打折扣。
羅布林卡被辟為人民公園,也有人戲稱羅布林卡是"由一座水塔、兩排工藝品商店、以及圍繞著動物園的幾座宮殿"組成的。
羅布林卡四面都有門,東面是正門??邓伤驾喪钦孀钚涯康囊蛔w樓,它原是座漢式小木亭,后改修為觀戲樓,東邊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開闊場地,**達賴喇嘛看戲用。它旁邊就是夏布甸拉康,是進行宗教禮儀的場所。
解放前,羅布林卡只是達賴和少數達官貴人游樂休息的“夏宮”,解放后,經過修繕,面貌一新,里面有蒼松翠柏等樹木49種,有牡丹、芍藥等名花異草62種,飛禽走獸各類動物15種。園內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,玲瓏別致的涼亭水榭,還有戲臺和木制的桌凳。
羅布林卡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**、風景**、古跡最多的園林,建筑特點是:高處筑臺,低處挖池,任其自然,以取景為勝。羅布林卡內樹木茂密,在綠樹叢中,湖心宮、龍王亭、金色林卡等具藏式風格的建筑隱約其間,幽曲動人。清新的空氣,安謐的環境,具有一種西藏園林特有的樸實自然的情趣。
羅布林卡全園分為三個區:東部宮前區包括入口和威鎮三界閣之前的前園;中部為核心部分的宮殿區;西區是以自然叢林野趣為特色的金色林卡。每個景區又根據功能要求,結合自然環境,構成不同的景觀。羅布林卡的園林布置,既有西藏高原的特點,又吸取了內地園林傳統手法,運用建筑、山石、水面、林木組景,創造出不同的意境。如湖心宮的設計,就有漢族地區古代造園藝術中“一池三山”的痕跡。
羅布林卡一帶原為灌木林,是拉薩河故道經過的地方。這里河道曲回,水流平緩,夏日堤草岸柳倒映其中,風景秀麗。七世達賴格桑嘉措在哲蚌寺學經期間,時常到此搭帳消夏。后來,由于七世達賴喜歡并常來這個地方,所以當時的清朝駐藏大臣命令在泉水附近搭設一些帳篷,供達賴休息和誦經之用,這就是羅布林卡最早的緣起。
每年拉薩的雪頓節,羅布林卡都是拉薩市的活動中心之一,各地有名的藏戲團體都會涌向這里。從藏歷七月初一到初七的7天里,這里每天都要唱藏戲。而在雪頓節前夕,羅布林卡及周圍的樹林里,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為一座色彩鮮艷的“帳篷城市”,這些帳篷是藏民攜老帶小一起到羅布林卡搭建一個臨時的“家”。帳篷城市還形成幾條獨特的、熱鬧的節日街市,人們似乎把整個拉薩城都搬進了這片綠色天地,可以說,雪頓節是拉薩人最有活力的日子。
【免責聲明: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】
來源:今日頭條
鏈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379367010945548545/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