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析都市農業景觀對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間景觀規劃的影響
隨著中國城市建設的發展,都市農業景觀逐漸融入城市,而城市公共空間圍繞社會生活、經濟利益、環境生態、文化傳播而扮演多重角色,城市公共空間出現破碎化,影響城市公共空間的穩定與協調發展。本文以此為背景,通過界定城市碎片空間,基于**外都市農業景觀的建設成果,提出對去碎片化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規劃的相關建議與對策。
都市農業景觀是指地處都市中、都市郊區和大都市經濟圈以內,緊密依托并服務于都市,以適應現代化都市生存與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現代農業景觀。
在城市建設過程中,公共空間愈發實用化,被社區、交通、商業等功利化空間切割而呈現破碎狀態。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間是指原有和諧、穩定的城市公共空間被部分階層的經濟利益及需求所破壞,形成按照部分階層利益訴求進行城市公共空間布局的城市開放空間。
國外都市農業景觀發展現狀
美國都市農業景觀主要以耕種社區為單位,屬于居住社區與農園互動的生產-生活模式,這種農業景觀一方面給社區居民提供安全、新鮮、高品質的農產品;另一方面,參與耕種的居民與農園種植者共同分擔生產成本。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大大改善了社區居民的和諧鄰里關系。
日本由于土地面積及人口比例不協調問題,政府在城市里依然保留部分耕地,雖然這些耕地呈點狀和片狀分布,但依然為市民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和良好的城市綠化環境。
德國的都市農業景觀源于兩個部分:一是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。二是居民個人的私有土地。將這些土地按照**規模、**數量的家庭為單位承擔農園建設。這種農園不僅生產農產品,同時具備娛樂休閑與農耕體驗等方面的功能,并緩解了工業污染等環境問題。
法國利用農業限制城市擴張的同時,把農業作為城市之間的綠色隔離帶,在空間上有效阻隔城市與公路、工廠等污染源的影響,并發展農業景觀在生態、休閑和教育等方面的功能。
**都市農業景觀發展現狀
我國農業景觀漸入城市源于城市化、工業化發展帶來的污染問題,中國現存食品安全問題等,其形成與發展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,較歐美發達國家落后近半個世紀。我國對于都市農業景觀的探索從最初的模仿到現在已經頗具成效,有農業型、經濟功能型、生態觀光型和綜合示范型等多種模式。
農業景觀介入城市公共空間的前提
1.重新鑒定農業景觀的價值
都市農業景觀經過**外幾十年的實踐,在城市資源循環與保護、娛樂休閑、教育與食品安全、社區和諧發展、綠色城市建設、公共空間整合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。天津寶坻區黃莊鎮依托水稻資源,啟動“DIY生態水稻公社”項目,從傳統農業向都市型農業的轉型,帶動休閑旅游產業鏈,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,都市型農業不僅為城市提供了糧食、清新的空氣、綠色的生態,也給區縣經濟帶來可觀的“綠色GDP”。
2.大眾審美方式的轉變
隨著城市化進程中呈現出的環境污染問題、食品安全問題、審美疲勞等問題,都市農業景觀將大眾對城市環境的審美需求從外在轉向內在。都市農業景觀是一種兼具經濟性、審美性、再生性等多種特征的資源型景觀。人們對城市中觀賞性的景觀也表現出一種審美疲勞,人們的意識變得越來越理智,又重現了一種追求淡雅的農林環境之風,燃起了對體驗農耕生活、接近自然的渴望。農作物能消化城市排放的污染物,**程度上減少環境污染,提升城市綠色景觀機制,重塑大眾的審美標準。
3.整合城市破碎化公共空間的需求
破碎化的城市公共空間源于社會階層分化、商業利益突顯、城市空間資源被擠壓等現象日趨嚴重,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淡薄冷漠,對安全需求不斷提高,城市半公共空間化日益加重對中低階層大眾生活的負面影響。因此,需要借助都市農業景觀打造積極的、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形態,建設有自然性、領域感、歸屬感的城市公共空間。
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間景觀規劃對策
1.建立生產性社區,增強社群和諧鄰里關系
伴隨城市化進程,社會階層分化的日益加劇使得城市居住區出現排斥異質鄰里現象,加上鄰里缺乏溝通交流的機會,導致新型社區不斷割裂城市原有的空間肌理,貧富差距形成了新的空間秩序的異質性。生產性社區一方面可以提供鄰里交往的平臺,通過共同參與農園活動有效緩解鄰里之間的不熟悉狀況,幫助相互溝通,增進了解,打破不安全的心理隱憂;另一方面,可以打破封閉社區造成的隔離,有效聯系社區間的公共空間,削弱過度私有空間,強化公共空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積極效應。
2.合理利用開放公共空間,融入農業景觀
碎片化公共空間是原有公共空間私有化的結果,附帶完善配套設施的新型社區,高度商業化的公共空間等擾亂了城市原有有序的景觀節點。農業景觀是整合被商業、社區、交通等功利化空間切割的城市化公共空間**的方式。正如底特律拉斐特綠色花園為城市公共空間帶去了農業、社區綠化、景觀以及食物種植帶,這個公共空間既是蔬菜花園,同時又是迷人的公共生活空間。運用農業景觀重新構建有序的公共空間節點,限制私家建筑破壞公共空間界線,降低公共空間的破壞程度,建立真正開放、平等、和諧的公共空間。
3.科學規劃與管理公共空間農業景觀
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引入農業景觀需要政府政策的倡導與扶持。一方面在城市公共空間規劃時把都市農業景觀規劃、土地利用規劃融入其中,在公共空間土地利用方面予以政策的支持;另一方面,合理制定宏觀城市開放地帶、中觀的城市自然景觀和微觀的城市公共空間的管理體系,完善城市公共空間的管理與引導,便于都市農業景觀整合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間。
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茲說:“中國的城市化和美國的高科技將是深刻影響二十一世紀的兩大主題?!背鞘谢瘞淼乃槠部臻g削弱社區鄰里關系,出現半公共空間化現象,中低階層普通大眾生活受到限制,給城市公共空間發展帶來消極影響,而都市農業景觀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優質措施,通過參與農業活動,讓普通公民感受城市公共空間,參與公共空間布局規劃,才能逐漸緩解碎片化城市公共空間帶來的消極影響。
【免責聲明: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】
來源:今日頭條
鏈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301253847037935874/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